◎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1974年至1997年,美日等发达国家硅半导体光电池发电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每瓦50美元降到了5美元。
新政策对补贴上限及金额提出了具体规划。意大利政府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将持续到2013年,但补贴比例将逐渐降低。
而补贴金额下降为每年60亿~70亿欧元,具体补贴下调如下:(1)2011年6月份,原有上网电价补贴将进一步削减4~11%:小型系统下跌约4%,大型屋顶系统下降约11%。(2)6月份开始,上网电价将以月为单位进行调整,根据系统规模的大小,7月份将在6月份基础上下调2~5%,预计到2011年底,FIT将在现在的基础上下降26~42%。装机量在6.5~7.5GW补贴下调12%装机量在7.5GW以上的补贴下调15%2011年6月新规:德国原计划于2012年3月份进行光伏上网电价额外补贴削减。意大利政府准备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70亿欧元之间,并一直保持到2016年。装机量在4.5~5.5GW补贴下调6%装机量在5.5~6.5GW补贴下调9%。
此协议将于每年的9月底实行。根据德国内阁的协议,从2012年1月1日起,FIT补贴预计将只下调9%。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龙头企业无一不是采用这种模式,各地如火如荼的光伏建设热潮也该炒作模式的鲜活写造。
在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竞争机制减弱,龙头企业缺乏有效有段狙击新进入企业的发展、壮大。已身处业内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更应注重提升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练好内功才是长久之策。2010年无锡尚德的产能也从700兆瓦扩张到了1800兆瓦,而据无锡尚德投资者关系经理张建敏透露,今年产能将达到2.4吉瓦。3月初,随着意大利光伏补贴政策出现变动,到达欧洲的部分中国光伏组件厂商产品遭到欧洲客户的集体退货,并且被要求降价30%以上。
正是欧美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热情,才以政府被贴培育出了当地的商业应用,使得中国95%的光伏组件找到了出口市场。另一方面,行业核心技术多年没有根本性突破,企业间的产品性能难以拉开档次。
根据行业网站Energy Trend6月1日公布的调查,目前光伏电池的平均成交价已经跌破每瓦0.9美元,最低甚至到每瓦0.8美元,且下游厂商要求降价的压力仍未停歇。此外,欧洲主要光伏发电国家市场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继减少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金融市场巨额圈钱。这一产业特征造成近年来中国各类投资主体扎堆进入光伏行业,众多从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但是从2010年年末开始,公司开始出现库存堆积的情况。此外,二三线光伏企业应警惕龙头企业有可能通过自身的产能快速提升,把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长期化。供需关系快速切换带动洗牌从2010年到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次巨幅波动。然而,细察当前的行业状况,两个高速发展期后多晶硅产能也出现了短暂的产能相对过剩,长单价与零售价的差距已拉近到约20美元/公斤。
综合多家国际光伏咨询公司的调查分析,今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大幅上涨80%至50吉瓦,而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与去年持平,约为21吉瓦。国内的众多报道已证实,当前的光伏低谷已经对二三线光伏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2010年全年的高速发展期内,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光伏产业内新生另一个产业模式,即大规模扩张光伏电池生产线规模,快速挤占新增市场空间。究其原因,光伏市场已进入供远大于求的买方时代,产业洗牌猛然启动。
而2010年全球最大的企业FirstSolar所占的市场份额约为6%,最后一名台湾的Gintech所占市场份额为2.4%。去年,光伏组件价格呈现先稳后升的态势,一直维持在1.5-2欧元/瓦,而今年一开年,价格便开始掉头急转直下。一方面,光伏行业是一个由社会主流需求(以低碳能源减缓环境压力)催生的新兴产业,其核心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成形,因此进入该行业特别是光伏组件环节并不存在难以启及的技术门坎。然而,这种怪象背后却有着行业发展规律的合理注解,产能过剩恰是当前龙头企业所求,甚至是刻意为之。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业内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必然激化,价格战将是其是主要的表现手段,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光伏产业总的来说是一种政策控制下的市场经济,因此它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政策导向的影响,其二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
其二,前十大光伏企业各自所占市场份额的差别也在缩小。当前,晶硅电池是光伏电池组件的主流产品,作为最主要技术指标的光电转换率,全行业都处在16%-18%之间。
利用融来的资金签署硅料长单,再利用长单硅料的价格优势赚取高额利润,之后扩大再生产,使企业迅速发展。福能集团(Fire Energy)是欧洲最大的光伏分销商之一。
最新的数据表明,五、六月份二三线光伏制造企业的毛利率已由近20%降至个位数。尽管今年的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如果将小公司的份额从总的市场供应中去掉,大品牌的厂家对于市场依然是供小于求的。
增速最快的国家市场之一捷克更是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其国内泡沫式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该方案包括征收26%的太阳能税。可见,行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已欲借产能过剩打一场价格战,另一方面产能过剩下加剧的竞争更利于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与售后等优势要素。然而,去年由于市场火爆,全球大多数光伏制造商都大规模地扩展产能,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供远大于求的实际局面。近来出现了光伏产业的多重巨大利好,包括日本核电危机、中东政局不稳、石油价格暴涨等,这将在1-2年内造成光伏产业的巨幅增长。
2005年第一大光伏企业日本夏普公司产量占据全世界产量的24%,而最后一名SolarWord只占2%。认清供需关系的迅速逆转的成因,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无疑是地方政府制定招商政策、业内企业谋划发展策略的根本依据。
但是此次增长肯定是在消除了光伏产业内的高额利润后才能出现的。该集团CEO刘佳勇介绍,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全年,市场的状况一直都是安装商和下级分销商不断催货,厂商加工赶班生产。
现在是欧美等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与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的一种博弈,最终将会达成一种合理而稳定的价格区间,不可能允许任何产业环节长期出现暴利,因此像前几年出现的那种短期投机及暴利的经营模式不可能长期重复上演。比较2005年和2010年世界前十大光伏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从中可以发现两个很大的变化:其一,全球前十大光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快速下滑。
光伏行业实干造英雄的时代,政府在招商中,对投资商应设定更为严格的条件,进行更深入的考查,以谨慎的态度防控风险。未来的光伏产业将是一个规模更加巨大、但是利润空间趋于合理的产业,将是实干造英雄的时代。2005年全球前十大光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70%以上,而在2010年只占40%。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分析认为,光伏行业的自有规律造成了业内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出现上述两大不利变化。
可以说,在上述的两个光伏产业高速发展期是中国光伏企业炒作造英雄的时代。[page]业内人士指出,光伏龙头企业如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英利新能源等都有专业的团队分析预测市场变化,对今年的行业性产能过剩应是有所预料,但均在去年大肆扩张产能。
因硅料长单需要大量的资金预付,因此一些光伏行业投资商炒作新兴产业概念,一方面借地方政府招商心切的心理,大肆拿地、贷款。英利集团是光伏行业的龙头之一,该集团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就于近期在媒体上表示去年市场那么好,小公司也要等大公司卖不出货了才能卖得出去。
业内人分析,从欧美日等重要市场陆续出台的新光伏政策正催生新的行业运营模式。德国权威光伏杂志PhotonInternational统计,中国2010年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3吉瓦,比2009年增长173%。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7:42天狐定制
2025-04-05 17:41天狐定制
2025-04-05 17:12天狐定制
2025-04-05 17:04天狐定制
2025-04-05 16:40天狐定制
2025-04-05 16:23天狐定制
2025-04-05 15:55天狐定制
2025-04-05 15:39天狐定制
2025-04-05 15:29天狐定制
2025-04-05 15:26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